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“泰”這一卦在紫禁城的結構中


“泰”這一卦在紫禁城的結構中


答:   “泰”這一卦在紫禁城的結構中,也佔著重要的成分。
問:   就是你前時所說的“交泰殿”嗎?
答:   你說的是。但不只在“交泰殿”一殿的建築。
問:   還有其他的嗎?
答:   要知道“交泰殿”這一殿是為“乾清宮”和“坤寧宮”而設。
問:   甚麼意思?
答:  “交泰殿”位處南面“乾清宮”和北面“坤寧宮”的中間,“交泰殿”就是乾坤交泰的意思,因此在兩殿的中間。
問:  “乾清宮”不是皇帝的居所嗎,“坤寧宮”不是皇后的居所嗎?皇帝不應是坐北面南的嗎?為何會設於南面?
答:   南“乾”,北“坤”,這是【易】中八卦的位置。
問:   從陰陽交泰的解度,南“乾”,北“坤”又如何交泰?
答:   問得好!
     這要從中國的地理氣候和文化方面說起。
中國的地理氣候,陰寒之氣是從北而南,陽熱之氣是從南而北;因此,南“乾”,北“坤”才會出現陰陽交泰。
另一方面,在中國文化中,北面是上方,南面是下方,因為自古以來帝王是坐北面南,所以朝見君主是北上,君主出巡是南下。
既然北在上,那“乾”在南更是順理成章的事情。
問:   皇帝和皇后真是各居住一宮的嗎?
答:   建築結構只是象徵而已。現實生活中,“乾清宮”是皇帝的辦公室,而“坤寧宮”也不是皇后常居之所。
問:   哪為何名“乾清宮”和“坤寧宮”?是不是與大清皇朝有關?
答:   與大清皇朝絕無關係。
    “乾”是天的象徵,“坤”是地的象徵。老子說“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...”,這就是“乾清宮”和“坤寧宮”名字的來歷。
問:   原來當中有哪麼多的含義。
答:   其實,陰陽、五行學說,在中國文化中是無處不在的,不僅應用在中醫上。
問:   不就是這種文化導致中國落後於西方嗎?
答:   這種思想真是有問題。陰陽、五行學說是絕對科學和超越時代的學問,後人學不通也不懂應用,結果將自己不明的東西歸咎於神鬼,成為了導人迷信之說。

     如果你夠長命的話,百年之後,你可以看見西方那套自我毀滅的科學理論和中國陰陽、五行學說的高低。不然,今天為何要提倡環保!





“泰”卦是“乾”下


“泰”卦是“乾”下


答:  “泰”卦是“乾”下,“坤”上。看似是陰陽易位而設,是攪錯了甚麼似的。
問:   不過,我仍是這樣說“是否攪錯了?”。
答:   攪錯不了。【易】所說的是動態的,是活的,不是死的;這也是【易】的其中一個含意,就是不絕的變易。因此陰陽不正其位,才有繼續變動的可能性。
問:   哪“乾”卦的九五“飛龍在天”又如何解釋呀?
答:   解釋甚麼?
問:   你不是說陰陽正其位,是不利的事嗎?
     為何“乾”卦的九五,陽爻正其位,可以有“九五之尊”的境地。
答:   呀,又識 D 嘢啊。
問:   小小啦。
答:  “乾”卦的九五雖然位極至尊,只是過眼雲煙。若不能謙卑下降,其勢瞬息間則走上“上九”,也就是“亢龍有悔”,進入險境。這便是“陽”的走勢。
問:   有這麼可怕嗎?
答:   只是依書直說吧了。
問:   你從哪本書看到的?為何我從【易】中看不到?
答:   【易】中是有寫的,但是不只是用眼去看,看書更重要的是用心去看。
     還是回到“泰”卦吧。
     陽的動態是上升,陰的動態是下降。所以這一卦重要的地方不錯位,而是陰陽各得其勢,最終陰陽交融,萬物而生。
問:   哪究境是陰陽的位置重要,還是其走勢重要?
答:   兩者都不重要。重要的在陰陽交融,生機不息。
問:   能說多一些嗎?

答:   下回說說紫禁城的陰陽結構。







甚麼是“泰”與“否”


甚麼是“泰”與“否”

問:   甚麼是“泰”與“否”?與“否極泰來”這話有關嗎?
答:   有關。“否”就是阻塞、不通的意思,“泰”是暢通、交融的意思。所謂“否極泰來”之意,也就是物極必反之意;因此,“否極泰來”之後也可以再次出現“泰極否來”的現象。只是“泰極否來”這情境是人不想遇到,故此也不願提及;但這走勢是天道自然的規律。而人往往只會在“泰極否來”的情況下以“否極泰來”來安慰或鼓勵自己;卻往往甚少在“否極泰來”的情況下以“泰極否來”來警惕自己。結果是連電腦都說我所寫的“泰極否來”是錯的。
問:   哪與陰陽又有甚麼關係呀?
答:   關係極大。
問:   甚麼關係?
答:   因為“否極泰來”原本的意思就是說陰陽交通之理,後人只是借用其意而已。
問:   快說來聽聽。
答:  “泰”與“否”是【易】中的兩卦,兩卦都是由“乾”、“坤”兩卦合成;只是“泰”是下“乾”上“坤”,“否”是下“坤”上“乾”。“乾”、“坤”就是陰陽。
問:   陽在上,陰在下,這不是合乎常理嗎?
答:   在正常人的陰陽觀念中,陽在上,陰在下這才合乎常理。然而【易】所看的陰陽,是動態的,不是死的,而所看到的要比常人更深遠;因此,陽在上,陰在下是各歸其位,大局已定之勢,已是死狀,毫無生機。
問:   各歸其位不是一件好事嗎﹖怎麼會變成了一件壞事﹖
答:   其實各歸其位已不是最壞的狀態,只是等死而已。
問:   在等死也不算是最壞的狀態,哪有甚麼比他更壞的﹖
答:   世上萬事萬物都會有走到頂峰的一天,而出現等死的狀態;這是自然的狀態走勢。
問:   哪有甚麼可怕的﹖
答:  “否”卦最可怕的時刻在於陽動的時候。何謂陽﹖陽若不動,又何以稱為陽。
問:   你在寫小說嗎﹖說得那麼神秘恐怖的。
答:   陽是怎樣動的﹖不就是向上升騰嗎。
     在“否”卦中,“乾”陽在上,若然升騰,便出現了陰陽離決的現象;這就是即時死亡,天地蔽塞,毫無生機的現象。比對等死來說,不是更可怕嗎!這與老子所說的“二生三,三生萬物”是相反而行。
問:   為何﹖
答:   陰陽不能和合,又何來有“三”的出現。
     這就是“否”卦中所藏的陰陽道理。

問:   哪“泰”又如何呀﹖





甚麼又是“交泰”


甚麼又是“交泰”


答:  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 “三”者,當然由“二”所生。這“二”是甚麼?“二”就是陰陽,“三”也就是由陰陽交泰所生之物,這物是萬物的基本構成成分,因為萬物必定包含陰陽,只有“三”的出現,才能生出萬物。所謂“孤陽不長,獨陰不生”,也就是這一道理。
問:   甚麼又是“交泰”?
答:  所謂“天地交泰,萬物而生”,也就是陰陽交泰的意思。天是陽的象徵,也就是“乾”;地是陰的象徵,也就是“坤”。“交泰”有陰陽融和在一起之意。你知道春回大地稱作“三陽啟泰”嗎?
問:   不是“三羊啟泰”嗎?
答:   你要開羊肉串燒店嗎?“三羊啟泰”!
問:   哪是甚麼意思?
答:   這是【易】中的“泰”與“否”兩卦的因由,也是全年十二月陽氣的走勢。
     你知道紫禁城中有一座“交泰殿”嗎?知道位處哪裡嗎?
問:   在哪裡?
答:   遲些再說。
     先說說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”這句話。
問:   我曾聽人說“天一生水,天二生火,天三生木”,不是這樣嗎?
答:   這是河圖洛書上的位置。然而解說的人將其曲解為五行學說,這就解不開了,強行將生生不息的木綑死了。
問:    甚麼意思?
答:   先天卦的方位以“坤”位處正北,為水;以“乾”位處正南,為火。所以水、火是陰陽的象徵。水火交泰,是東方木,春天萬物生的意思;水火離決,是西方金,秋天肅殺萬物的意思。
問:   哪“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”是甚麼意思?
答:   這句話是承接前一句的意思。萬物既以陰陽調和為生,因此陽親於陰為和,背為陽,故負陰;胸前為陰,故抱陽。是順道而生,故沖氣以為和。
問:   聽你說來,原來是這麼簡單的道理。為何自己總是百思不得其解?

答:   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簡單複雜化。只有思想簡單的人,就像我這類的人,才能明瞭簡單的事物道理。其實【聖經】所提到的“赤子之心”,和【老子】所提及“要像嬰孩”,意思應該就是這樣。






萬物負陰而抱陽


萬物負陰而抱陽

問:  老子說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”這句話是甚麼意思?
答:  你有冇攪錯?老子說的話你走來問我,應該去問老子呀。
問:  哪你豈不是叫我去死嗎?
答:  我沒有叫你去死呀。你千萬不要想錯。
問:  你還說不是叫我去死,老子是二千多年前的人,我若不去死,去哪裡找他?
答:  真是枉你讀老子的書,居然妄想死後可以找到他。依我看來,你連死後能去到哪裡都未弄清,還想去見老子!
問:  好了!你還是解答我的問題吧。
答:  其實,要解答老子的話,是用不著去死的。只需要回到老子的時代就可以了。因為老子寫書時,是要給當時的人看的,不是要給你我看的。
問:  有道理。然而要回到老子的時代,比去死容易嗎?
答:  問得好!去死真是比做任何事都容易,但是卻解決不了問題呀!
問:  哪又是。
答:  在老子的時代,老子的說話應該是很容易明白的,因為他所引用的事物、比喻,都是周圍易見理解的。他的用意是要勸導世人,不是與人猜謎語。
問:  哪為何今時之人難於明瞭?
答:  原因有二。其一是千年文化的隔膜,其二是將簡單複雜化了。
問:  甚麼意思?
答:  千年文化隔膜,令時間、空間也完全改變了;因此,你再也看不到老子的原來面目。正如我經常批評古裝歷史劇一樣,佈景、服飾可以考究至與當時的歷史相近,然而人始終是現代人,是一套沒有靈魂的戲劇呀!
問:   我見他們不是滿口古語的對白嗎?
答:   說話是可以模仿的。然而民風、禮儀、生活起居、思想等卻是不折不扣的現代人。
問:   聽你一說,也倒是面熟。
答:   老子也是【易】浸大的人呀!【易】開啟了老子的智慧,當然他所說的哲理也離不開【易】。所以,孔子五十才看【易】,有自覺恨晚之意。
問:   繼續說...
答: “道生一”,“道”乃“無”,“一”為“乾”。宇宙唯一一刻處於純陽,就在宇宙創造那一刻極短極短的時間內,是由“無”轉為“有”的一刻,也就是乾元之氣單獨存在的那一刻,這是老子所說的“一”。
問:  哪“二”又是甚麼?
答:  既知“一”,哪“二”就不難明了。【易】說“乾元”乃天地之始,隨之而成的便是生成“陰陽”,這是“二”。是太極生兩儀的現象。

問:  哪“三”又是怎麼一回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