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萬物負陰而抱陽


萬物負陰而抱陽

問:  老子說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”這句話是甚麼意思?
答:  你有冇攪錯?老子說的話你走來問我,應該去問老子呀。
問:  哪你豈不是叫我去死嗎?
答:  我沒有叫你去死呀。你千萬不要想錯。
問:  你還說不是叫我去死,老子是二千多年前的人,我若不去死,去哪裡找他?
答:  真是枉你讀老子的書,居然妄想死後可以找到他。依我看來,你連死後能去到哪裡都未弄清,還想去見老子!
問:  好了!你還是解答我的問題吧。
答:  其實,要解答老子的話,是用不著去死的。只需要回到老子的時代就可以了。因為老子寫書時,是要給當時的人看的,不是要給你我看的。
問:  有道理。然而要回到老子的時代,比去死容易嗎?
答:  問得好!去死真是比做任何事都容易,但是卻解決不了問題呀!
問:  哪又是。
答:  在老子的時代,老子的說話應該是很容易明白的,因為他所引用的事物、比喻,都是周圍易見理解的。他的用意是要勸導世人,不是與人猜謎語。
問:  哪為何今時之人難於明瞭?
答:  原因有二。其一是千年文化的隔膜,其二是將簡單複雜化了。
問:  甚麼意思?
答:  千年文化隔膜,令時間、空間也完全改變了;因此,你再也看不到老子的原來面目。正如我經常批評古裝歷史劇一樣,佈景、服飾可以考究至與當時的歷史相近,然而人始終是現代人,是一套沒有靈魂的戲劇呀!
問:   我見他們不是滿口古語的對白嗎?
答:   說話是可以模仿的。然而民風、禮儀、生活起居、思想等卻是不折不扣的現代人。
問:   聽你一說,也倒是面熟。
答:   老子也是【易】浸大的人呀!【易】開啟了老子的智慧,當然他所說的哲理也離不開【易】。所以,孔子五十才看【易】,有自覺恨晚之意。
問:   繼續說...
答: “道生一”,“道”乃“無”,“一”為“乾”。宇宙唯一一刻處於純陽,就在宇宙創造那一刻極短極短的時間內,是由“無”轉為“有”的一刻,也就是乾元之氣單獨存在的那一刻,這是老子所說的“一”。
問:  哪“二”又是甚麼?
答:  既知“一”,哪“二”就不難明了。【易】說“乾元”乃天地之始,隨之而成的便是生成“陰陽”,這是“二”。是太極生兩儀的現象。

問:  哪“三”又是怎麼一回事?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