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

否極泰來 (3)


否極泰來 (3)

【傷寒論】的六經是張仲景創的嗎?
其疾病傳經的次序又是從何而來?
【黃帝內經】又為何以“風”為百病之“始”?

【黃帝內經】:逆春氣,則少陽不生,肝氣內變。逆夏氣,則太陽不長,心氣內洞。逆秋氣,則太陰不收,肺氣焦滿。逆冬氣,則少陰不藏,腎氣獨沈。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。所以聖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。逆其根,則伐其本,壞其真矣。

四時陰陽的消長,其影響的是“臟氣”,並非臟器的實體所以“逆春氣,則少陽不生,肝氣內變”,並非肝臟出現病變這一點必定要小心弄清,不然,將會將中醫學弄得一團糟

【黃帝內經】:主春,足厥陰少陽主治;其日甲、乙;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。主夏,手少陰太陽主治;其日丙、丁;心苦緩,急食酸以收之。主長夏,足太陰陽明主治;其日戊、己;脾苦濕,急食苦以燥之。主秋,手太陰陽明主治;其日庚、辛;肺苦氣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。主冬,足少陰太陽主治;其日壬、癸;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。

此處的“主春”也是指“肝氣”,並非指實質的“肝臟”

【傷寒論】中的六經是出自【黃帝內經】,六經所配合的“臟氣”疾病,也是出自【黃帝內經】,就如上述。而【傷寒論】對五臟的整體治法,也是源於【黃帝內經】“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”所以,傷於“腎氣”者,治其“足少陰太陽治少陰者,四逆類;治太陽者,桂枝、麻黃類

【黃帝內經】:
帝曰:其於三陰三陽,合之柰何。
鬼臾區曰:子午之歲,上見少陰丑未之歲,上見太陰寅申之歲,上見少陽卯酉之歲,上見陽明辰戌之歲,上見太陽巳亥之歲,上見厥陰少陰,所謂標也,厥陰,所謂終也。
厥陰之上,風氣主之。少陰之上,熱氣主之。太陰之上,濕氣主之。少陽之上,相火主之。陽明之上,燥氣主之。太陽之上,寒氣主之。所謂本也,是謂六元。

以上是【傷寒論】中陰陽六經配合地支12時辰的位置,也是陰陽六經配合天之“六氣”的根源所以,【傷寒論】中“陽明”病的重點在於“”,就如“太陽 病的重點在於“;都為本經的“淫氣”所傷。


【黃帝內經】:
帝曰:善論言天地者,萬物之上下;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;未知其所謂也。
歧伯曰:所謂上下者,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。左右者,諸上見厥陰,左少陰右太陽。
見少陰,左太陰右厥陰。
見太陰,左少陽右少陰。
見少陽,左陽明右大陰。
見陽明,左太陽右少陽。
見太陽,左厥陰右陽明。
所謂面北而命其位,言其見也。

至於【傷寒論】六經病的傳變次序,則以上述【黃帝內經】為根據。“善論言天地者,萬物之上下;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”在【黃帝內經】的《陰陽應象大論》中早已說了然則,後世讀【黃帝內經】之不多人會留意到這前後的呼應更不為意“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”的真正含意正因以這話為根據,【傷寒論】才有“太陽 --> 陽明 --> 少陽 --> 太陰 --> 少陰 --> 厥陰”的次序

後世習醫者多喜歡背習方藥醫案為重,卻輕視【黃帝內經】和【傷寒論】中的人體陰陽理論,致使在診治的道路上疑惑不定,頭痛治頭,腳痺治腳,去其本而治其標,遇變不能應若能抓其本而治其繁,當標本兼治,用何方、何藥並非難事所以,【黃帝內經】甚少提及方藥,要的是後世習醫之人先通其醫理,則何愁無方藥可用!

【黃帝內經】:暮世之治病也,則不然治不本四時,不知日月,不審逆從病形已成,乃欲微鍼治其外,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,以為可攻故病未已,新病復起。」

【黃帝內經】: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治病必求於本。」

【黃帝內經】:非其人勿教,非其真勿授,是謂得道。」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